在吉林省公主岭市,有这样一位“‘守’艺人”,她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速盈策略,灵活运用雕、剪、刮、撕、折、光影、正倒、层叠等技法展演作品,让作品更加立体生动、充满趣味性,引发观者更多的思考。她就是姚氏纸雕传承人姚艳露。
“学纸雕主要还是受家里的熏陶。”姚艳露说,“儿时,父亲便告诉我,姚氏纸雕最早起源于清朝末年,后被奶奶传承,这是一项家族技艺。父亲常常把一些一笔成画的英雄人物刻画出来,一边雕刻一边告诉我这里面的故事和技法,令我如痴如醉,充满了对纸雕的好奇与探索……”说到这儿,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照在她的脸上,温暖且幸福。
长大后的姚艳露考入了吉林动画学院。2009年毕业后,她成为一名“北漂”,虽然从事相关美术行业、薪酬也十分可观,但是长期机械式的工作内容,让她觉得缺乏创意和灵感,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“越是拼命向前奔跑速盈策略,离心中的理想就越远,一时间仿佛找不到那个真正的我在哪里,就好似心中仅存的微弱的火苗即将熄灭。”姚艳露感觉那段迷茫的时间很困苦,而一个梦境却让她决定回乡钻研纸雕技艺。
“这个梦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:我站在一条皮肤溃烂的巨龙身上,它特别痛苦地在污水里慢慢地向前游动,水下厚厚的淤泥,漆黑的夜里下着冰冷的雨,前方是一片失修倒塌的楼房、折断的树枝、望不尽的垃圾堆,一片荒芜破败的景象……之后,我立刻拿起放在枕边的纸笔,将梦境记录下来。”姚艳露用时半个月,创作出成年后的第一幅纸雕作品——正倒画《神羽·回到山林》。
2013年,姚艳露回到家乡,沉下心的她重拾刻刀……
如何用一刀一剪准确生动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以及情感?其中的秘诀在哪里?“灵感与创意才是重中之重,这就要求把所表现的思想、显性或隐性的信息以及设计传递给大众。而在创作过程,每一幅作品要精妙构思、反复打磨,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,这样才能创作出志趣与形式相得益彰的纸雕艺术品。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姚艳露笑着说道。
说起原创,不得不提姚艳露在纸艺绘本《面具》中大胆加入了撕、划、叠、压、穿线等技法,形成了姚氏纸雕的独特风格,受到广泛好评。她的作品荣获中国(昆明)官渡第十一届非遗展创意奖,冰雪双面纸雕灯入选共青团中央新兴经济领域青年助力新经济大展。
“我希望以纸为媒,连接美好的人和事,多向前辈艺术家学习,在做好纸雕艺术传承和保护的同时,让更多的人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,能够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打动,进而为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而自豪。”姚艳露说。
(劳动新闻记者 杨雪 通讯员 杨孝天)速盈策略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